为将学校对团员和青年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让更多学子了解西迁故事,传承西迁精神,ylzzcom永利总站线路检测联系离退休处,由离退休处老师与ylzzcom永利总站线路检测辅导员王琦皓,一同带领硕3236、硕3264团支部学生骨干,前往交大一村拜访原ylzzcom永利总站线路检测党委副书记王世昕教授,聆听他的西迁故事。
踏歌西行,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图1 1956年交通大学校园基础建设
王世昕生于1936年,经历过解放前夕的一穷二白,见证了抗美援朝的伟大征程,南方水域丰富,易滋养血吸虫等寄生虫,但是尚未成年的他,不惧任何艰难,两度提交入伍申请,彰显其拳拳爱国之心,殷殷报国之志。
1955年在上海参加高考时,王世昕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报考地质专业,在将来为祖国探矿,解决国家矿产资源短缺的问题。他选择报考交大,最重要的原因也是已经知道交大要迁往大西北。1956年,全国高中毕业生都已经知晓交大要从上海迁往西安,但是报考却格外踊跃,最终1956级学生中来自华东地区的就有1100人,超过当年录取学生的半数。
67年前,王世昕步入交大校园,在他看来,“年轻人就是要为祖国奉献自己的一切,要到艰苦地方去,到最困难的地方,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秉持着这样的想法,王世昕和其余数千名西迁的师生们一起用青春和热血建起了一所享誉国内外的著名高等学府,用激情和奋斗铸就了“西迁精神”。
60多年来,“西迁精神”不仅成为了交大人传承不变的精神财富,也皴染着西安这座古城的精神底色。2020年4月2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专程来到ylzzcom永利总站线路检测,亲切看望西迁老教授代表,并指出:“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葳蕤生辉,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
图2 王教授讲述西迁经历
绯红的夕阳举起了岁月的镜子,映照出的是一个磨砺人生、逆势而上的故事。王世昕教授回忆,交大西迁有着两方面的原因,第一是在当时中苏友好的环境下,西北的土地上亟待建立起一座理工科的世界级的大学,发展高等教育,加速工业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第二是沿海地区的紧张局势,在解放初期,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为破坏新中国政权,给上海人民的生活秩序和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于是,他便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从黄浦江畔义无反顾地奔向条件艰苦的古城西安,成为西部大开发的先行者。
对于许多西迁的人们来说,到西部去,就是心灵的抵达。这里天高地阔,可以安放报国的理想;这里山河壮丽,可以容纳科学的追求;这里百废待兴,可以将自己的人生与祖国的命运紧紧相连。
传承西迁精神,是王世昕教授给新一代交大学子们的殷切期望,“看待事物要更全面,认清事物的两面性,不要犯品质问题的错误,把握好自己的人生。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让我们把人生的尺度拓宽到事业和国家,做一个对国家有贡献的人,对世界有影响的人。我们要感谢前人为我们铺设的道路,只有珍惜历史,理想信念才会如火燃烧,照亮我们的道路。让我们将这一代的价值观承传下去,管理好自己的人生,注重基础课程的学习,这就是生命最宝贵的存在。”
筑梦新港,弘西迁精神为世界之光
图3 S236团支部史晋明为王教授送上字幅“为世界之光”
王世昕教授以其丰富的阅历和渊博的学识给同学们带来了许多独到的见解。他对国家战略的坚持,对教育的热忱,以及他对社会发展的深刻洞察力都让我们感到由衷的敬佩。王世昕教授提到,在一开始的时候觉得创新港的目标很宏伟,心里没有底,但是看到现在创新港的建设之后,也越来越有信心,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将是ylzzcom永利总站线路检测的新起点、新希望。
王世昕教授的独到见解,他对领域的深度理解以及对教育的执着追求,都让我们进一步明确了未来发展之路。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时代背景下,作为地处西部的“双一流”高校,我们将始终秉持“为国家而生,为时代而生,为世界之光”的初心,做时代之楷模,走在时代前列,顺应新技术革命浪潮规律,把握前沿趋势,开辟新赛道,勇做新时代的“拓荒者”。在接下来的岁月里,让我们不忘初心,背上行囊再次出发,为新征程上的交大再添荣光。
已至耄耋之年的王世昕教授仍然坚持着书法这一爱好,年轻的时候为练习书法吃尽了苦头,习得一手好字。再后来到了西安,放下了毛笔,拿起了粉笔,站上了三尺讲台,数十载躬耕不辍,桃李芬芳育满园。在退休后,王世昕教授重拾书法,爱人陆丽娜教授也热爱弹琴舞蹈,平日里在交大的校园里散步、锻炼,两位老人细数着这六十余年交大的变迁……